7727.com|金沙7727.com|金沙国际登录

巴中教育新名片 — 7727.com|金沙7727.com|金沙国际登录欢迎您
今天是2016年10月20日  00:52:37  星期四
在线报名
电话咨询
招生简章
学校微博

联系我们

邮编:635009
电话:0827-7336600
传真:0827-7332255
邮箱:2919195372@qq.com
网址:www.tcfles.com
地址: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城西高明新区

科普知识

地震科普知识宣讲

文章来源: 7727.com|金沙7727.com|金沙国际登录   发布时间: 2016-12-12 12:31:56   点击次数: 0

 

地震科普知识宣讲

作者: 来源: 日期:2014-12-03 18:00:25

地震(earthquake)是大地的振动。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focus)。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

球的结构就象鸡蛋,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蛋黄-地核;中间是“蛋清-地幔;外层是“蛋壳-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同时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从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地方叫震中。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震源深度。震源浓度小于70公里的地震为浅地震,在70-300公里之间的地震为中地震,超过300公里的地震为深地震震源深度最深的地震1963年发生印度尼西亚伊里安查亚省北部海域的5.8地震震源深度786公里。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也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某地与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称为地方震,在100-1000公里之间的地震称为近震,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称为远震,其中,震中距越远的地方受到的影响和破坏越小。

地震
所引起的地面振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它是由纵波和横波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震中区,纵波使地面上下颠动。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由于纵波传播速度较快,衰减也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衰减也较慢,因此离震中较远的地方,往往感觉不到上下跳动,但能感到达水平晃动。

地震
本身的大小,用震级表示,根据地震时释放的弹性波能量大小来确定震级,我国一般采用里氏震级。通常把小于2.5级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地震有感地震,大于4.7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震级每相差1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差约30倍。比如说,一个7地震相当于306地震,或相当于9005地震震级相差0.1,释放的能量平均相差1.4倍。

当某地发生一个较大的地震时,在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个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前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余震

地震
时一定点地面震动强弱的程度叫烈度。我国将地震烈度分为12度。

震级
烈度,两者虽然都可反映地震的强弱,但含义并有一样。同一个地震震级只有一个,但烈度却因地而异,不同的地方,烈度值不一样。例如,1990210日,常熟-太仓发生了5.1地震,有人说在苏州4,在无锡是3,这是错的。无论在何处,只能说常熟-太仓发生了5.1地震,但这次地震,在太仓沙溪镇地震烈度6度,在苏州地震烈度4度,在无锡地震烈度3度。

地震烈度
是经常使用的一个名词。划分烈度有定性和定量标准。在中国地震烈度表上(见下表),对人的感觉、一般房屋震害程度和其他现象作了描述,可以作为确定烈度的基本依据。
参考资料:http://dzj.lyg.gov.cn/dzzs/01.htm
1
紧急避险

1紧急避险的重要性。经验表明,破坏性地震发生时,从人们发现地光地声,感觉有震动,到房屋破坏、倒塌,形成灾害,有十几秒,最多三十几秒的时间。这段极短的时间叫预警时间。人们只要掌握一定的知识,事先有一些准备,又能临震保持头脑清醒,就可能抓住这段宝贵的时间,成功地避震脱险。

有人调查过唐山地震幸存者中的974人,发现其中258人采取了避险措施。这258人中有188人成功脱险,占72.9%。说明只要避险法正确,脱险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2)逃生原则。破坏性地震突然发生时,采取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的方法是应急避险的好办法。当然,如果身处平房或楼房一层,能直接跑到室外安全地点也是可行的。在1556陕西华县8级大地震的记载中也总结到:“卒然闻变,不可疾出,伏而待定,纵有覆巢,可冀完卵。”意思是说,突然发生地震时,不要急着向外逃,而要躲避一时等待地震过去,还是有希望存活的。这“伏而待定”,高度概括了紧急避震的一条重要原则。

为什么地震瞬间不宜夺路而逃呢?

这是因为:

—现在城市居民多住高层楼房,根本来不及跑到楼外,反倒会因楼道中的拥挤践踏造成伤亡。

地震时人们进入或离开建筑物时,被砸死砸伤的可能性最大。

地震时房屋剧烈摇晃,造成门窗变形,很可能打不开门窗而失去求生的时间。

地震时,人们在房中被摇晃甚至抛甩,站立和跑动都十分困难。

除了“伏而待定”这一原则外,地震时还应注意不要顾此失彼。短暂的时间内首先要设法保全自己;只有自己能脱险,才可能去抢救亲人或别的心爱的东西。

3)因地制宜,就近避震。“伏而待定”,“伏”在哪里更安全呢?经验表明:

a.
如果你在室内,应就近躲到坚实的家具下,如写字台、结实的床、农村土炕的炕沿下,也可躲到墙角或管道多、整体性好的小跨度卫生间和厨房等处。注意不要躲到外墙窗下、电梯间,更不要跳楼,这些都是十分危险的。

b.
如果你在教室里,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蹲到各自的课桌下。地震一停,迅速有秩序撤离,撤离时千万不要拥挤。

c.
如果你在影剧院、体育场或饭店,要迅速抱头卧在座位下面;也可在舞台或乐池下躲避;门口的观众可迅速跑出门外或体育场场内。

d.
如果你在室外,要尽量远离狭窄街道、高大建筑、高烟囱变压器玻璃幕墙建筑、高架桥和存有危险品易燃品的场院所。地震停下后,为防止余震伤人,不要轻易跑回未倒塌的建筑物内。

e.
如果你在百货商场,应就近躲藏在柱子或大型商品旁,但要尽量避开玻璃柜。在楼上时,要看准机会逐步向底层转移。

f.
如果你在工厂的车间里,应就近蹲在大型机床和设备旁边,但要注意离开电源、气源、火源等危险地点。

g.
如果你在行驶的汽车电车或火车内,应抓牢扶手,以免摔伤、碰伤,同时要注意行李掉下来伤人。座位上面朝行李方向的人,可用胳膊靠在前排椅子上护住头面部;背向行李方向的人可用双手护住后脑,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地震后,迅速下车向开阔地转移。

h.
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

i.
如果正在使用明火,应迅速把明火灭掉。

4)正确应付地震时的特殊危险。当遇到燃气泄漏时,可用湿毛巾或湿衣服捂住口、鼻、不可使用明火,不要开关电器,注意防止金属物体之间的撞击。

当遇到火灾时,要趴在地下,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逆风匍匐转移到安全地带

当遇到有毒气体泄漏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按逆风方向跑到上风地带。

2
、大震后自救与互救

1自救互救意义重大。自救和互救是地震发生后最先开始的基本救助形式。震时被压埋的人员绝大多数是靠自救和互救而存活的。

据统计,唐山地震后的抢险救灾中,抢救时间与救活率的关系为:

半小时内救活率95%

第一天救活率81%

第二天救活率53%

第三天救活率36.7%

第四天救活率19%

第五天救活率7.4%

以上数字说明,在抢救生命的过程中,时间就是生命,耽误的时间越短,人们生存的希望就越大。因此应当不等不靠,尽早尽快地开展自救互救

2)自救原则。地震中被倒塌建筑物压埋的人,只要神志清醒,身体没有重大创伤,都应该坚定获救的信心,妥善保护好自己,积极实施自救。

a.
要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也可以避免建筑物进一步倒塌造成的伤害。

b.
尽量活动手、脚,清除脸上的灰土和压在身上的物件。

c.
用周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进一步塌落;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

d.
几个人同时被压埋时,要互相鼓励,共同计划,团结配合,必要时采取脱险行动。

e.
寻找和开避通道,设法逃离险境,朝着有光亮更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

f.
一时无法脱险,要尽量节省气力。如能找到代用品和水,要计划着节约使用,尽量延长生存时间,等待获救。

g.
保存体力,不要盲目大声呼救。在周围十分安静,或听到上面(外面)有人活动时,用砖、铁管等物敲打墙壁,向外界传递消息。当确定不远处的有人时,再呼救。

3)互救原则。互救是指已经脱险的人和专门的抢险营救人员对压埋在废墟中的人进行营救。为了最大限度地营救遇险者,应遵循以下原则:

a.
先救压埋人员多的地方,也就是“先多后少”。

b.
先救近处被压埋人员,也就是“先近后远”。

c.
先救容易救出的人员,也就是“先易后难”。

d.
先救轻伤和强壮人员,扩大营救队伍,也就是“先轻后重”。

e.
如果有医务人员被压埋,应优先营救,增加抢救力量。

4)找寻被压埋的人。利用救助犬和测定微量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可以很方便地对遇险者定位。但为了抢救时间,也可以用简易的方法找寻被压埋的生存者。

一是问,向了解情况的生存者询问,了解什么人住在哪些建筑内,震时是否外出,有什么生活习惯等,从中寻找可靠的线索。

二是看,观察废墟叠压的情况,特别是住有人的部位是否有生存空间;也要观察废墟中有没有人爬动的痕迹或血迹

三是听,倾听存活人员的动静。听的方法是:要卧地贴耳细听;利用夜间安静时听;一边敲打(或吹哨)一边听。有时你敲他也敲,内外就联系上了。

四是分析,分析倒塌建筑原来的结构、用处、材料、层次、倒塌状况,判断被压埋人员的生存情况。

5)科学挖掘。挖掘时要注意保护好支撑物,清除压埋阻挡物,保证压埋者生存空间。在使用挖掘机械时要十分谨慎,越是接近压埋者,越应多采用手工操作

a.
没有起吊工具无法救出时,可以送流汁食物维持生命,并做好记号,等待援助,切不可蛮干

b.
救人时,应先确定压埋者头部的位置,用最快速度使头部充分暴露,并清除口、鼻腔内的灰土,保持呼吸通畅。然后再暴露胸腹腔,如有窒息,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c.
要妥善加强压埋者上方的支撑,防止营救过程中上方重物新的塌落。

d.
压埋者不能自行出来时,要仔细询问和观察,确定伤情;不要生拉硬扯,以防造成新的损伤。

e.
对于脊椎损伤者,挖掘时要避免加重损伤。在转送搬运时,不能扶着走,不能用软担架,更不能用一人抱胸、一人抬腿的方式。最好是三四个人扶托伤员的头、背、臀、腿、,平放在硬担架门板上,用布带固定后搬运。

f.
遇到四肢骨折、关节损伤的压埋者,应就地取材,用木棍、树枝、硬纸板等实施夹板固定。固定时应显露伤肢末端以便观察血液循环情况。

g.
搬运呼吸困难的伤员时,应采用俯卧位,并将头部转向一侧,以免引起窒息。

3
卫生防疫工作

1)搞好卫生防疫的重要性。在地震发生后,由于大量房屋倒塌,下水道堵塞,造成垃圾遍地,污水流溢;再加上畜禽尸体腐烂变臭,极易引发一些传染病并迅速蔓延。历史上就有“大灾后必有大疫”的说法。因此,在震后救灾工作中,认真搞好卫生防疫非常重要。

2)把好“病从口入”关。夏秋季节,痢疾肠炎肝炎伤寒传染病很容易发生和流行。预防肠道传染病的最主要措施,就是搞好水源卫生、食品卫生,管理好垃圾、粪便

a.饮用水源
要设专人保护,水井要清掏和消毒。饮水时,最好先进行净化、消毒;要创造条件喝开水。

b.
搞好食品卫生很重要。要派专人对救灾食品的储存、运输和分发进行监督;救灾食品、挖掘出的食品应检验合格后再食用。对机关食堂、营业性饮食店要加强检查和监督,督促做好防蝇、餐具消毒等工作。

c.
管好厕所和垃圾。震后因厕所倒塌,人们大小便无固定地点;垃圾与废墟分不清,蚊蝇孳生严重。所以震后应有计划地修建简易防蝇厕所,固定地点堆放垃圾,并组织清洁队按时清掏,运到指定地点统一处理。

3)消灭蚊蝇。蚊蝇是乙型脑炎痢疾传染病的传播者。消灭蚊蝇,不仅要大范围喷洒药物,还要利用汽车在街道喷药,用喷雾器在室内喷药,不给蚊蝇留下孳生的场所。

在有疟疾发生的地区,要特别注意防蚊。晚上睡觉要防止蚊子叮咬。如果发现病人突然发高热头痛呕吐脖子发硬等,就要想到可能得了脑炎,赶快找医生诊治。

4)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地震灾区的每一位公民,在抗震救灾期间,都应力求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注意身体健康,加强身体锻炼。应根据气候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感冒气管炎流行性感冒呼吸道传染病。老人和儿童要特别注意防止肺炎。冬季应注意头部和手、脚的保暖,防止冻疮;夏季要准备些凉开水,吃一些咸菜,补充体内因大量出汗而损失盐分和水分,预防中暑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