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冬季的到来,不仅气候的变化会让不少小朋友不适应,各种病毒、细菌也簇拥而至,感冒、腹泻也成为这个时节的多发疾病。
秋冬季我们不光要做好新型冠状病毒的预防,同时还要做好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现将几种常见的秋冬季传染病的预防知识与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积极关注,做好预防措施,共同保护孩子的健康。
常见传染病基本知识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传播途径: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主要症状:流感一般起病急,主要表现为发热(可出现 39-40℃高热),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也可有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轻症流感常与普通感冒表现相似,但其发热和全身症状更明显。重症病例可出现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等多种并发症。
诺如病毒感染胃肠炎
诺如病毒感染胃肠炎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全年均可发生感染,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
传播途径:
1、食用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饮用诺如病毒污染的水。
2、接触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然后手接触到口。
3、直接接触感染者。
4、通过呕吐物喷在空气中细小飞沫污染。
主要症状:诺如病毒感染发病以轻症为主,最常见症状是腹泻和呕吐,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率很高。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
主要症状:皮肤、粘膜上分批出现红色斑疹、丘疹和疱疹;疱疹位置表浅,椭圆形,直径3-5mm,壁薄易破,伴瘙痒;可伴有发热、头痛、咽痛等症状。
前驱期: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低热或中等度发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持续1~2日。
出疹期:红色斑疹、丘疹、疱疹、疱液透明到混浊、结痂 。
传染期:潜伏期到全身结痂(但结痂里面还会有少量的病毒)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 A6型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传播途径: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临床诊断困难,需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做出诊断。无皮疹病例,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
传播途径: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主要侵犯1~7岁儿童。
主要症状: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为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本病,系不同型病毒引起。起病2日内,口腔出现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2~3日后红晕加剧扩大,疱疹破溃形成黄色溃疡。
温馨提示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传染病。
饭前便后要及时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要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扔,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要注意食品和饮用水的卫生等。
2、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
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尽量少带孩子到人群密集且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活动。
3、要注意增减衣服,按时作息。
进入秋冬以来,温度变化较快,早晚温差较大,家长们要关注天气,及时帮助孩子增减衣物。同时在生活中,要保证睡眠,合理饮食,平时多喝开水,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家长如发现孩子有发热、咳嗽、流鼻涕、红斑、皮疹、胃肠道不适等疑似症状的,及时告知班级老师情况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然后及时将诊断结果告知班级老师,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报告,早隔离”。
虽然传染病种类繁多,易于在孩子间传播,但只要我们足够重视,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保障孩子身体健康。
让我们携手共促孩子健康快乐成长!